- 2024-07-12
-
2020年是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年,也是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年。2018年9月,民航局制定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提升飞机APU替代设施使用率和机场新能源车辆应用等主要任务。民航各单位迅速响应,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两年来,通过组织专项督查、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技术支撑以及加强成果推广等多种方式,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目标即将顺利实现。以下几家单位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既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报现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目前世界主流的飞机除冰方式为使用除冰车向飞机气动表面喷洒除冰液。除冰液是一种化学制剂,主要成分是乙二醇。飞机除冰产生的除冰废液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机场周边水体,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死亡。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大兴机场在建设阶段已全面考虑除冰废液的收集和再生问题。
在废液收集方面,通过建设飞机集中除冰坪的方式控制飞机除冰液使用范围,通过设计特别集中除冰坪道面坡度、除冰废液收集口和雨水收集口分离设计并设置切换开关、在除冰坪设置除冰废液回收池并配套设置回收池与废液收集口之间的地下管路等方式实现除冰废液的收集。从实际运行看,大兴机场2019年~2020年冬春季出现57次霜天气和8次降雪天气,累计消耗飞机除冰混合液2500多吨,两处集中除冰坪废液回收池共计回收除冰废液1700余吨,回收率近70%。考虑部分除冰液附着在飞机表面,随飞机出港带离本场的情况,70%的回收率较为可观。从实际观测看,除冰坪周边的雨水系统未见除冰废液,确保了除冰废液100%不进入雨水系统。
在废液再生方面,大兴机场将于2020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除冰废液再生设施。在再生设施运营方面使用转运车辆将除冰坪回收池内的废液转运至再生设施,再生设施通过离心、蒸馏及提纯等多种形式,可从除冰废液中分离出满足飞机除冰保障要求的再生除冰液,同时,在整个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均符合北京市污水排放标准,实现了废液再利用、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在今冬稳定运行后,大兴机场的废液再生设施将扩大产能,逐步开始吸纳京津冀地区其他机场产生的除冰废液,协助京津冀地区机场减少航空器除冰废液对机场周边环境的影响。 (田宇)
自2016年起,北京首都机场与国航、设备厂商携手开展波音787机型400HZ电源适用性测试及应用项目,开发出能满足波音787机型保障要求的地面电源设备。经三方长时间测试验证,各项指标满足保障要求,目前已正式运行并推广至全场所有航空公司航班。此测试应用在攻克波音787机型使用400HZ电源存在断电隐患难题的同时,实现了本场APU替代设施100%全机型适用。
为践行绿色机场理念,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场内生活设施,首都机场于2019年11月底完成了零耗能塔台休息室建设并投入使用。整个建筑融合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储能逆变系统和光伏板智能清扫机器人系统等多种绿色智能技术,成为国内首例将零能耗建筑技术、模块化建筑技术与移动储能技术交叉融合并进行一体化设计、集成及应用的示范项目,对探索绿色机场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为缓解首都机场飞行区电力容量紧张的局面,首都机场积极研究储能技术在机场场景的应用,首创采用“储能设备+充电桩”“储能设备+APU替代设施”模式,完成储能式充电桩及一体型储能式APU替代设施的引入。目前,首都机场已配置10套一体型储能式APU替代设施,其实际用电功率仅为传统式APU替代设施的1/6。
首都机场积极探索太阳能应用潜能,建成飞行区光储充车棚、西湖光储用一体化应用、GTC穹顶薄膜光伏应用等示范项目。
2019年,首都机场完成了两座远机位登机桥建设试点,目前正在建设8个远机b体育平台位登机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首都机场远机位绿色服务体验及节能减排成效,在业界形成规模效应。 (陈颖)
国航自2009年正式启动APU替代工作以来,在长期的推进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投产测试流程。对于新启用APU替代设施的机场或新引进机型,国航均会组建测试团队赴现场进行实地测试,本着“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扎实推进工作落地。
2016年,国航正式引入波音787-9飞机。由于运行初期缺乏可借鉴的保障经验,国产地面电源在保障过程中出现了断电情况。在此情况下,国航并没有单纯地决定弃用国产地面电源设备,而是更加坚定了助力国产设备技术升级的决心。国航专门组建了测试团队,在多名机务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波音787-9飞机自身特点,梳理制订了地面电源适用性专项测试方案,通过逐项增加负载的方式,检测地面电源在波音787-9飞机大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
同时,国航测试团队邀请威海广泰公司及机场管理部门,对机场地面电源的测试计划和保障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共同参与测试工作。经过近4年的测试,国航测试团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案,积累了充足的保障经验,同时也为威海广泰公司提供了宝贵的测试数据,直接推动了国产地面电源设备的快速升级迭代以及在国内的大范围应用。结合长期以来的测试和保障经验,国航测试团队又进一步研究编制了波音787-9地面电源保障相关安全注意事项。经过充分测试论证,在威海广泰公司、ITW公司两家国内外电源制造厂商和各地机场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目前国航波音787-9飞机已在首都机场、成都机场等五地,正式启用地面电源保障,并严格按照应用尽用原则使用地面电源替代飞机APU。
2020年9月,国航在首都机场对国产ARJ21-700飞机地面电源适用性进行了测试,进一步推进了国产飞机APU替代设施保障进程。 (国航航站管理部)
东航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紧密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通过整合自身保障需求,东航发现大兴机场投运后需要1台35吨的大型集装货物装载机。当时全球范围内的地面设备制造厂家都没有该吨位的纯电动产品。有的厂家虽有类似吨位产品但都是柴油动力,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为落实蓝天保卫战计划,东航股份公司与威海广泰开启了联合开发纯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的历程。双方团队共同商讨技术方案,经多方论证,最终确定技术路线: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具备电池管理系统、自动加热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电机采用精进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方式为水冷;除动力系统外,其余主要配置和功能仍延续原有35吨柴油版平台车的配置和功能(液压马达驱动前桥行驶、液压制动、液压转向、平台传送仍采用万向滚轮形式、电气PLC控制、带辅助防碰撞系统)。
经过6个多月的研发生产,35吨纯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成功在威海广泰工厂下线。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严格的调试、检测和取证工作。2020年1月13日,全球首款35吨纯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各项指标全部满足检测要求,同时取得了民航局民航通告,从此该产品具备销售资质。
在经历了各项载重实验、行驶实验、电磁兼容实验、淋雨实验、霉菌实验、高低温实验后,2020年9月24日,该产品全部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具备发车条件。9月29日,该产品交付到达,开启航班保障工作。(东航股份公司规划部、综管部)
“十三五”期间,南航集团通过推广飞机“鲨鳍小翼”、优化航路设计等措施,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南航集团吨公里碳排放已从2013年的9.61吨/万吨公里,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8.69吨/万吨公里。
2020年7月,南航集团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方式,将自有富余的70万吨碳排放配额成功售出,并盈利1800多万元,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为我国民航企业参与碳交易、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成功范本。这些富余的碳排放配额是南航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减排节约下来的。这次交易实现了减排与盈利的良性循环。
自主开发“航油e云”系统,减少航油消耗2万余吨。“航油e云”系统可以减少17%的航班加油时间,使飞机在地面使用APU的时间减少13.8万小时,减少航油消耗2万余吨,同时通过数据电子化可节约用纸400万张/年。2019年7月,国际航协主动邀请南航集团参与全球航油数据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球航空业提高航油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中国方案”。
2019年2月,南航从法国图卢兹接收一架新空客A320NEO飞机时,添加了10%的航空生物燃料。这是南航首次生物航油飞行活动,也是我国国际回程航班首次使用生物燃料。通过这次试飞,发现相比于传统航空煤油,生物航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十分明显。
从2019年4月开始到今年9月,“绿色飞行”服务项目已累计减少39万份机上餐食,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南航集团战略规划投资部能源环保室供稿)
白云机场“云桥”登机桥综合管理系统集监控报警、智能调度、电子签单、飞机碳排放统计等特色功能为一体(支仁明/摄)
近年来,广州白云机场将绿色机场建设作为落实民航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自主研发“云桥”登机桥综合管理系统,从节能减排到提质增效,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近7500万人次,机场保障单位既要保证航班正点,又要找准时间节点接入和撤出APU替代设备,给地面保障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白云机场技术团队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和全面部署了“云桥”登机桥综合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登机桥及桥载设备保障服务的难点和痛点。
该系统集监控报警、智能调度等特色功能为一体,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最大化。云监控功能相当于在每台设备身上安装了“设备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效能参数、报警信息等数据,进行效能评估和故障诊断,确保APU替代设施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智能调度功能是24小时在线的“指挥官”,可以根据航班动态和人员定位自动分配航班任务,减少虚耗等待;电子签单功能化身“电子见证人”,可自动生成航班任务电子签单收据,每年节约无碳复写纸质单据超30万份。
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云桥”系统可以描绘出飞机“碳足迹”数字画像,精准统计每一架过站飞机使用APU替代设施的时长和二氧化碳减排量,掌控飞机全生命周期APU替代减排情况,为下一步民航碳审计和碳交易打好基础。自“云桥”系统投入使用后,白云机场APU替代设施使用率从91%迅速提高到100%。 (关山度)
四川机场集团在2012年提出建设“杰出绿色机场”的战略目标。成都双流机场作为中国民航首批“油改电”试点单位,项目建设行动早、规模大、效果好。
截至目前,双流机场内场新能源车370辆,充电桩234个,直流比例85%以上,车桩比1.52。新增车辆电动化比例88.27%,远高于非重点地区电动化比例50%的基本要求。在用“国三”及以下汽柴油车910辆,已100%完成尾气达标改造。双流机场近、远机位飞机岸电设施安装率分别为100%和42%,已与82家航企签署岸电设施使用协议,签约率达100%。3年来廊桥APU替代设施使用率保持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99.98%。
双流机场分别与行业内中航集团、川航,行业外比亚迪、三峡集团签署绿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推进油改电项目、提高桥载设备利用率,研究试点整车电控技术、分布式储能等奠定了基础。
双流机场在行业内率先统一了内场“油改电”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且承担了飞行区内所有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维保任务,为驻场单位提供智能充电服务,保持了电动车桩的协调统一,保持了机场与驻场单位的整体统一。双流机场已成功建设运行内场车辆及充电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和近、远机位岸电设施智能计量监控系统,实现了航班、任务、人与设备的互联互通;完成远机位升降式地井等蓝天保卫战技术项目,同时创造性地将蓝天保卫战项目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协调,引入机坪光储充示范项目并获得远机位储能电源国家专利。(高梦嫔)
深圳机场与近30家驻场单位组建了深圳机场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合工作组,召开工作专项会议20余次,在机场内部成立了以集团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推动完善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地。
深圳机场制订严密的工作计划,分解各阶段工作目标,并将蓝天保卫战考核与业绩指标挂钩,压实责任主体,全力统筹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截至2020年9月,场内新增新能源车228辆,占比达到新增车辆总数的57.43%;建成飞行区充电桩一期项目及监控平台,新增52个充电桩,场内充电设施共计达137个;T3航站楼近机位廊桥100%配备APU替代设施,全面实现100%的靠桥航班使用率;完成321辆“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及设备的尾气达标改造,100%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尾气烟度检测;成功上线飞行区车辆运行监控系统,100%覆盖机场及飞行区各驻场单位运行车辆。
主导建立飞行区特种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出统一的特种设备保障支持平台,实现高通用性设备投入每年减少约150万元,设备移动距离减少50%;自主组建飞行区车辆尾气监察队,利用自行采购移动式尾气烟度检测设备对飞行区内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检;引入纯电动汽车专业运营服务商,签署框架协议,推动小型纯电动汽车采购工作高效集约化;主动对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在大气污染防治、新能源车辆应用等领域合作。(林晓冬)
长沙机场作为民航“油改电”试点机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首批示范机场,自2015年开展“油改电”试点,在业界提前3年打响了“蓝天保卫战”。5年多来,在“油改电”总体架构设计、电动车公共服务平台、机坪智慧运行综合系统等领域持续探索。长沙机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项目入选2019年度民航四型机场示范项目,机坪设备电动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系统工程项目入选2020年度民航四型机场示范项目。
长沙机场打造了场内全覆盖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实现了机坪区域全覆盖远程管理;不断提高新能源车辆占比与运行频率,到2020年底场内民航牌照运行新能源车数量可增至177台,远机位电动车辆保障量占比将达到82%,近机位电动车保障量占比达到51%,电动车辆保障航班运行综合比率达到66.5%;优化APU替代设施使用策略,在APU 替代设施建设时建设了监测平台,可实现设备运行情况监控、运行数据记录、计量等功能;按照“应用尽用”原则,APU替代设施使用率连续3个月达到100%,且APU替代设备闲置率为零。推动实现电动车辆和充电平台智能远程监控管理,建成了长沙机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2019年,长沙机场能耗下降11.7%,能源费用下降684.01万元,减少碳排放9293吨。
长沙机场建设了国内机场第一批新能源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站,联合研发了基于国家标准的低压型充电桩;建设了业内第一批由政府认定的尾气超标治理维护站。(王海生)
2019年,四川航空率先在西南地区启动单发滑入运行项目。在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试运行期间,公司累计实施单发滑入运行航班573班,实现节油约30.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7.4吨。
2020年,川航继续加强对单发滑入运行管控。通过绩效考核的激励,执行率自去年的35%提高至目前的70%。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累计实施单发滑入运行航班5.9万班,实现节油20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41吨。
通过对地面飞行计划系统、气象数据中心进行针对性的接口开发,川航将地面气象中心的实时风温数据匹配给飞行计划中的航路点,同时对飞机飞行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链设置及升级改装,将点对点的实时风温数据及航路点数据传输给飞行管理计算机。飞行机组使用这些数据进行飞行优化操作,以达到节约实际耗油的目的。使用风温数据优化飞行操作能较明显地降低远程国际航线运行中的实际燃油消耗。同时,能提高飞行管理计算机计算燃油及预达时间的精度,从而节省飞行时间、发动机使用时间,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航路上传可将地面飞行计划航路直接上传到飞行管理计算机中,减轻工作负荷,减少航路变更时与导航数据库不一致的安全风险。该功能节省制作导航数据库成本。2020年7月~9月,累计585个航班执行风温上传,减少耗油11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8.6吨。(董天宇)
“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深耕民航绿色发展领域,秉承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导向,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向进行分析研究,为行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客观理性的政策建言,积极落实“四型”科研团队建设要求,持续挖掘科研教学潜力。
自2009年以来,中心团队坚持跟踪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决议环境议题进展,协助撰写参会文案,针对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方案一揽子标准等问题的差异声明完成相关报告起草。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对国际、国内航空减排目标和航空减排市场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制订民航国际、国内减排的协调统一机制方案形成了客观的分析结论,支持民航局和国家主管部门决策。针对行业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部署,中心团队全程参与并提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方面建议,初步搭建行业内外产业链条供给信息交流平台。承担中国民航能耗统计填报系统维护、数据接驳与分析工作,完成中国民航能耗和排放统计年度、季度分析报告。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首都机场集团等业内协会、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管理等领域协开展工作。 (赵凤彩、陈俣秀)
近年来,民航二所紧扣“绿色、环保、节能”等主题,完成了飞机除冰液回收技术研究和推进生物航煤方面的相关工作。
拥有全民航唯一除冰液研究专业团队的民航二所,建成了民航唯一的除冰防冰液适航验证平台,积极研究除冰废水治理政策,为建立我国绿色航空环保技术标准体系、确保除防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飞机除冰液用量大、耗氧量极高的特点,民航二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技术攻关研制出飞机除冰液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系统,可实现处理水达标排放、回收除冰液再利用。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系列甲酸盐型道面除冰剂,成功实现了道面除冰性能、缓蚀性能和环保性能的高效兼容,使我国道面除冰技术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具备从源头上控制道面除冰废水污染的能力。
民航二所完成了航空燃料适航验证平台建设,具备了航空煤油、航空汽油和生物航煤的全规格检验能力,并协助民航局发布《含合成烃民用航空喷气燃料》技术标准规定。2019年,开始制订国内首个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标准,持续推进国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同年成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首家民航领域碳排放核查资质机构,并对多家航空公司开展了飞行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核查工作。 (胡晓佳)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办公电话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b体育平台尚普咨询:解读我国汽车改装行业
b体育网址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 15:06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经济网手机看视频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私家汽车拥用群体与日俱增。顺应时代潮流,汽车改装行业应运而生,成为汽车行...
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 决胜民航蓝天保卫战
2020年是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年,也是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年。2018年9月,民航局制定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提升飞机APU...